
周轉膜殼安裝前涂刷水溶性脫模劑,加工內置模殼周轉膜殼安裝縫隙可釘塑料條或橡膠條,以防漏漿。澆筑砼時不宜集中下料,內置模殼施工以免周轉膜殼因受過大沖擊力而破損,周轉膜殼施工荷載不得過大。砼終凝后應及時進行養護,防止因水分蒸發而產生裂縫。拆模一般分二次拆模。待砼強度達到10Mpa方可拆除周轉膜殼。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方可拆除支柱,但大跨主梁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拆除方法是用1根φ14、長50cm的小橇棒橇動內部的角鋼框(不能直接撬膜殼)即可下落,周轉膜殼可周轉使用,最后拆除主龍骨與支撐系統。

周轉模殼又可稱為塑料模殼,作為現澆密肋樓板施工的專用模板,加工內置模殼是70年代由玻璃鋼模殼發展而來的。玻璃鋼模殼是用玻璃纖維制成,四角易磨損而露絲起毛,澆灌時易與混凝土粘在一起,難以拆模,影響重復利用。為了達到耐磨損的要求,內置模殼施工需要增加樹脂(塑料)厚度,這樣會增加重量和提高價格,因此,玻璃鋼模殼不能被廣泛的應用。80年代初期,我國研制了聚丙烯塑料模殼,并由中型發展到大型組合式模殼,形成了系列化。這種模殼具有強度高、耐磨損、不易老化、厚度均勻、四角無初應力、韌性好、不易開裂等特點。

周轉模殼具有熱耐冷、抗老化、高平滑度,加工內置模殼可重復使用超過50次,溫度范圍大,可在- 20℃+ 60℃溫度條件下施工。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支護操作簡單,內置模殼施工操作人員技術水平要求低,有利于施工組織,模具拆卸簡單。周轉模殼的隔音和隔熱效果比周轉模殼好非常多,性能也非常的穩定,它還有個絕招就是能忍受火的煎熬。

在梁底模上彈模殼位置線,一個柱網格內應由中間向兩端排放模殼,加工內置模殼切忌由一端向另一端排放,以免產生累積誤差,出現兩端肋不等的現象。放置模殼后,內置模殼施工微調絲桿,先用眼觀測水平,再用水準儀檢測,使模殼間的水平誤差小于2mm。用φ48鋼管拉縱橫水平桿,縱向水平桿可固定和調整龍骨間距,水平桿是確保各支柱的穩定和剛度的先決條件。沿縱長方向設剪刀撐,須由底到頂連續設置,同時在水平方向設水平剪刀撐。

保證工程結構和構件各部位形狀、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確。具有足夠的強度、加工內置模殼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澆混凝土的自重和側壓力,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荷載。構造簡單,裝拆方便,并便于鋼筋的綁扎與安裝、混凝土的澆筑及養護工藝要求。內置模殼施工建筑模殼是用于鋼筋混凝土現澆密肋樓板的一種工具式模板。它省去大梁,減少立柱,使得建筑的有效空間大大增加,層高也相應降低。與現澆樓板與普通樓板相比,菱鎂建筑模殼可降低混凝土與鋼材用量,大幅降低工程造價。

建筑模殼是以改性聚丙乙烯塑料為基材,加工內置模殼采用模壓注塑成型工藝制成。內置模殼施工每個肋節采取4塊組裝成鋼塑分離的整體模殼。塑料模殼的規格、數量依據工程構造設計選用肯定。這塑料模殼采用鋼管架或碗扣架支撐系統,支撐立桿橫距同密肋板間距,支撐立桿縱距為600~9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