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殼結構式混凝土墻體是一種由國外引進的新型墻體結構,澆灌時易與混凝土粘在一起,難以拆模,影響重復利用為了達到耐磨損的要求,需要增加樹脂厚度,這樣會增加重量和提高價格,玻璃鋼模殼是用玻璃纖維制成,澆注大流動性自密實免振混凝土,形成鋼筋混凝土構架而組成的復合墻體。性能要求高,所以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技術含量較高。水泥聚苯模殼由水泥外加劑和水配置而成。
密肋樓蓋模殼固定辦法:為避免塑料模盒的上浮,因而建筑模殼需按要求在每排組合塑料模盒中軸線上放置一根通長鋼筋(不低于Φ14的鋼筋)作為組合塑料模盒壓頂鋼筋,用14#鐵絲4股穿過底模板將組合塑料模盒壓頂鋼筋拉接固定于底模板下的鋼管支撐上,組合塑料模盒壓頂鋼筋上鐵絲固定點間距以兩個模盒為一組0.9米,在兩個模盒邊,即肋梁兩邊鉆孔。決定了模殼出廠后的質量。制作好的模殼必須在50度—70度的溫度和40以上的濕度環境內連續初始養護3小時以上,然后在溫度30度以上的環境內,保持自身水化熱和排濕的情況下養護3~5天,然后進行干空養護,模殼自身達到80%以上的穩定后,在自然環境中繼續養護3天以上,模殼就具備了良好的質量。
建筑模殼的技術性能判斷及大承載力:根據密肋樓板尺寸斷面,設計模殼的規格,平面尺寸一般為1000×1000mm,高度根據設計密肋樓蓋的高度而定。模殼由標準塑料單體組件采用螺栓連接而成,并在模殼四周用水平角鋼45°支撐,以提高整體剛度。模殼的承載力不小于3.75kN/m2,以承受砼自由散落時的沖擊荷載及泵送砼的沖擊力。
建筑(zhu)模(mo)殼(ke)興起主要因為(wei)它在建筑(zhu)業中的(de)(de)價值作用(yong),它是(shi)(shi)一(yi)種(zhong)新型的(de)(de)建筑(zhu)模(mo)殼(ke),性價比(bi)高(gao),在高(gao)層(ceng)(ceng)或多(duo)層(ceng)(ceng)建筑(zhu),在辦公樓、寫(xie)字樓、商場與(yu)展覽(lan)館等公共場合都有普遍使用(yong)。建筑(zhu)模(mo)殼(ke)的(de)(de)使用(yong),一(yi)方面是(shi)(shi)降(jiang)低(di)施(shi)工成本,提(ti)高(gao)施(shi)工速(su)度,節省時間和(he)(he)人力(li)的(de)(de)浪費;另一(yi)方面也是(shi)(shi)為(wei)了保(bao)證在澆筑(zhu)過程(cheng)中混凝(ning)土(tu)保(bao)持穩固的(de)(de)形狀和(he)(he)尺(chi)寸(cun),在混凝(ning)土(tu)的(de)(de)硬化過程(cheng)中得(de)以防護和(he)(he)養護。
建筑模(mo)殼固(gu)定辦法:為避免塑料模(mo)盒的(de)上浮,因而(er)需按要(yao)求在每(mei)排組合(he)(he)塑料模(mo)盒中(zhong)軸線上放置一根通長(chang)鋼筋(不(bu)低于Φ14的(de)鋼筋)作為組合(he)(he)塑料模(mo)盒壓(ya)(ya)頂鋼筋,用14#鐵絲(si)4股穿過底模(mo)板將組合(he)(he)塑料模(mo)盒壓(ya)(ya)頂鋼筋拉接固(gu)定于底模(mo)板下(xia)的(de)鋼管(guan)支撐上,組合(he)(he)塑料模(mo)盒壓(ya)(ya)頂鋼筋上鐵絲(si)固(gu)定點(dian)間距以(yi)兩(liang)個模(mo)盒為一組0.9米,在兩(liang)個模(mo)盒邊,即肋梁(liang)兩(liang)邊鉆(zhan)孔(k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