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殼的處理方式:梁底模鋪設完畢后,彈出中心線及模殼控制線,沿模殼控制線粘貼雙面海綿條,模殼邊線與模殼控制線重合。對于翹曲嚴重的模殼及時更換,以免混凝土漏漿。在涂刷框架梁及剪力墻模板脫模劑時避免脫模劑灑到模殼上。
建筑模殼調至施工現場前,由項目質檢員對模殼進行檢驗,重點檢查模殼尺寸、強度、平整度等性能,避免破損及出現翹曲的模殼運至施工現場。按欲制模殼的形狀和尺寸選定或制作模具,在模具表面涂上脫模劑。在涂有脫模劑的模具上均勻地涂復一層由步驟(3)制得的粘接糊,然后鋪設一層碳纖維布并壓實,再涂復一層粘接糊;如此反復操作多次直至達預定厚度為止,然后加壓(0.5MPa即可)、加溫至80-100℃并保溫30分鐘),成型后脫模。

有利于保養模板不吸濕,無需獨特保養或存放。可塑性強類型、樣子、規格型號可依據工程建筑規定訂制。控制成本周轉次數多,平面圖模不少于三十次,柱梁模不少于40次,應用低成本。綠色環保邊角余料和廢棄模板所有能夠收購重塑,零廢棄物排污。模殼制作好,養護的溫度、濕度和時間,決定了模殼出廠后的質量。制作好的模殼必須在50度—70度的溫度和40以上的濕度環境內連續初始養護3小時以上,然后在溫度30度以上的環境內,保持自身水化熱和排濕的情況下養護3~5天,然后進行干空養護,建筑模殼自身達到80%以上的穩定后,在自然環境中繼續養護3天以上,模殼就具備了良好的質量。